下一站:極簡
人們常說,男生的房間一定很凌亂,但這句話從來與我無緣。相比之下,我是那個喜歡整潔且主動收拾房間的人。在家裡,每年的年末大掃除幾乎都由我包辦。然而,隨著年齡增長,我們隨身的物品不斷增多,結果家中堆積了越來越多的雜物。問題在於,我們對「收拾」的理解始終停留在一個模式:將物品拿出來,清理乾淨後再放回原位。父母如此,我也循規蹈矩。年復一年,這樣的收拾方式讓我倍感厭倦,彷彿陷入了一場永無止境的重複勞動。我開始問自己:這樣做真的對嗎?
某一天,偶然的契機下,我接觸到山下英子和近藤麻理惠的作品,從中發現了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——極簡主義。雖然兩位專家對物品的處理方式略有不同,但核心理念卻一致:只保留真正喜歡且適合當下生活的物品,其餘的則斷捨離。《斷捨離》這個概念就此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裡。
受她們啟發,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物質的態度,並著手實踐極簡主義。在清理掉大量不必要的物品後,我首次感受到空間留白的美好與空氣流通的舒適感。更重要的是,這種轉變讓我徹底改變了過去對雜物的執念——那些曾賦予物品意義、緊緊抓住不放的心態逐漸消失。從前,我害怕失去物品、擔心丟掉會後悔,甚至將安全感寄託在物件上。如今,隨著極簡主義的實踐,我不僅重新學會了理財,更逐步化解了內在的匱乏感。
令人意外的是,丟掉物品的過程竟成為我靈性覺醒的契機。極簡主義成為了我身心靈蛻變的第一步——放下對物質的執著,讓生活回歸簡單而純粹。